1875年,兩宮皇后立光緒為帝,1881年,慈安太后崩逝之后,慈禧太后獨攬大權,垂簾聽政。身為皇帝,光緒其實只是一個傀儡,并沒有什么實權,一干朝廷政事大都由慈禧決定,為了能牢牢把握權勢,她用盡一切辦法,對光緒帝進行控制。
可再怎么說,光緒是有獨立思想的人,身為九五至尊,即便是名義上,那也有自尊啊。于是,隨著年齡的增長,他開始謀求反抗。甲午中日戰爭時,面對懦弱的統治階級,光緒帝極力主戰,只可惜以戰敗告終。
痛定思痛,1898年,光緒帝開始支持維新變法,希望借此改變國家風貌。但這觸及到了慈禧太后一干權勢的利益,招來全力反對。
慌亂之時,光緒抓住了袁世凱這根稻草,想要通過他遏制慈禧勢力,不想反被出賣,維新變法也走到了盡頭。之后,朝廷對外宣稱光緒帝患病,實際將他幽禁于西苑瀛臺。
囚禁生活十分清苦,與常人無異
一國之君,反被囚禁,先不說光緒心里得有多憋屈,生活環境上,那是大不如從前。原先慈禧雖拿他當個傀儡,但在吃穿住行上,用的還是皇帝的行頭,國家事務咱做不了主,隨便來桌珍饈美食,出門做個八抬大轎,奴才們小心翼翼的伺候著,那是肯定沒問題呀。
可到了瀛臺,光緒與后妃們分居,他住在涵元殿,妃子們住在香扆殿,兩棟建筑之間,隔開了兩個大院子。平日里,皇帝要想見見妃子,聊個天打個趣,還需要給慈禧打個報告,得到允許才能相見。
瀛臺的太監們,都是隸屬于太后的,平日里,監視著光緒的一舉一動,時刻準備報告。可能奴才們也覺得,光緒沒有巴結的價值,所以,他的生活始終無人過問,就連屋子都要自己打掃,書桌、椅子上的墊子用的時間長了,全都把表面那層布磨破了,這也沒人來更換。
瀛臺四周都是水,通向外界的,只有一座木橋。比平日里生活的凄涼,更難以忍受的,是內心的寂寞與孤獨,光緒在瀛臺過著逆來順受的生活。沒事的時候,只好在書里面尋找自我,要不就寫寫日記、練練字,出去走上兩步,就有太監跟著,也說不上幾句話,一點生活氣息都沒有。
短暫的充實與忙碌后,命運的走向依舊不變
逢年過節,民間爆竹聲傳來,瀛臺卻是一片冷清,連春聯都是光緒自己寫的。
不過,對外說皇帝有病,上不了朝倒可以糊弄兩句,但真正有外人進朝的時候,瞧不見皇帝的影子,只有一個太后,那還真是有點奇怪。自打西安逃難回來后,為了粉飾朝廷臉面,光緒因此也獲得了為數不多的忙碌日子。
當時,他要到各廟宇燒香行禮,感謝列祖列宗的保佑;去接見外國公使,給對人家造成的損失抱歉;參與朝廷會議(雖然有他沒他,結果都一個樣)。
每天清晨,慈禧會派專人來瀛臺接他,送往紫禁城,召見大臣的時候,慈禧有時會象征性的問他兩句話,比如:“皇帝有什么意見啊?”,“皇帝,你怎么看?”。光緒心里也清楚,所以總是不敢多說,盡量迎合慈禧的看法。
陪著慈禧臨朝聽政,也算是他一天之中,見到人最多的時候了。只可惜,這樣充實的時光,沒持續幾天,之后,他便繼續留在瀛臺了。
屈辱的人生最終結束,光緒因病逝世
慈禧不把光緒當回事,連帶著底下的奴才,也敢對他放狠話。熟悉清宮史的都知道,慈禧是個“戲迷”,有一次,她讓光緒身穿戲服上臺,像演員那樣環步一周,模仿二十四孝中“戲彩娛親”的故事。
光緒當然不樂意,在臺下小聲嘟囔著:“現在都什么年代了,還唱這戲?”,誰成想,一邊的一個小太監聽到了,竟然對他大聲呵斥:“你說什么!”,因為害怕他告訴太后,光緒立馬慫了,急忙解釋道:“我胡說的,你千萬不要聲張”。可見他地位之卑微。
光緒的身體,自幼便十分孱弱,年輕的時候還能堅持堅持,但后來逐漸惡化,加上慈禧太后的摧殘,失眠、關節痛等病癥時常發生。
1908年,他的病情迅速惡化,盡管有太醫治療,卻始終沒有什么效果,十月初十,光緒病入膏肓,諷刺的是,這天慈禧還正忙著過她的生日。二十一日,光緒于瀛臺逝世,享年38歲。
自打記事起,光緒就君臨天下,長達34年的在位時間中,一直生活在慈禧的陰影之下。沒有過幾天舒心日子,尤其在幽禁期間,生活清苦不提,還要時刻提防著慈禧一派對他痛下殺手,實在是可憐至極。
初探光緒皇帝死亡原因:
轉載請注明出處。